close


  多年來,機械研磨、拋光機理,各國學者研究得很多,共玻璃鑽孔存的見解歸納起來有三類不同 的理論:磨削作用論、流動層論和化學作用論。

  磨削作用論:對於研磨,較多的學者認為以磨削開始。提出研磨是用磨料 將玻璃磨削成一定的形狀,拋光是研磨的延伸,從而使玻璃表面光滑,純粹是機械作用。這 一認識延續至19世紀末。

  流動層論:以英國學者雷萊、培比為代表,認為玻璃拋光時,表面具有一定的流動性, 也稱為可塑層。可塑層的流動,把毛面的研磨玻璃表面填平。

  化學作用論:英國的普萊斯頓和前蘇聯的格列賓希科夫,先後提出在玻璃的磨光過程中,不僅僅是機械作用,而且存在著物理、化學的作用,是以上三種或其中兩種理論的綜合。

  (1)玻璃的研磨機理

  玻璃的研磨過程,首先是磨盤與玻璃做相對運動,自由磨料在磨盤負載下對玻璃表面進 行劃痕與剝離的機械作用,同時在玻璃上產生微裂紋。磨料所用的水既起著冷卻作用,同時 又與玻璃的新生表面產生水解作用,生成硅膠,有利於剝離,具有一定的化學作用。

  (2)玻璃的拋光機理

  對玻璃拋光機理的認識,目前存在著不同的見解,有些見解還帶有假說性質,比較公認 的是相互交錯的機械、化學和物理化學作用的概念,用它來解釋拋光過程的生產效率及拋光 表面質量的影響等比較確切。

  玻璃拋光時,除將研磨後表面的凹陷層(3〜知m)全部除去以外,還需將凹陷層下面 的裂紋層(10〜15Mm)也拋光除去。這個厚度雖比研磨時磨除的厚度小得多(僅為研磨時 磨去厚度的1/20〜1/40),但拋光過程所需的時間卻比研磨過程多得多(為研磨時間的2倍 或更多),即拋光效率較研磨效率低得多。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玻璃鑽孔
    全站熱搜

    教育學習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