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養老地產周刊:我們需要怎樣的養老模式

在養老手段中,大勢所趨還是居家養老,回歸家庭和社區,讓安養中心老年人在自己熟悉的環境中生活。居家養老,不管是當前,還是今後較長一段時間內,都將是絕大部分老人的主要養老方式。

  居家養老的服務內容五花八門,比方說老年人可以用比較低廉的價格到老年食堂就餐,或是通過養老服務站點,享受到洗衣、做飯、打掃衛生、修理電器等家政服務。

  據統計,截至2011年杭州居家養老服務站有967個,位居全省第二。專業護理人員980人,建立志願者服務隊伍957支,志願者人數61336人,日間照料機構(含托老所)498個,托老床位1618個,已建老年食堂171個。

  對於完全不能自理的老人,特別是空巢老人,還是應該到機構養老,居家養老服務不能全天陪護,居家養老還是適合那些具有基本自理能力的老人。

  新型養老模式——老年公寓

  老年學會會長徐鴻道說:“普惠的養老機構需要政府加大投入,其他的養老機構,包括中高檔養老機構,政府應出台相關扶持政策,鼓勵民間資本投向養老產業,滿足老年人的養老需求。”

  做養老地產的萬科、綠城等,都在關注能夠滿足其養老需求的新型養老模式——老年公寓。

  老年公寓能為中高經濟實力的老年人提供個性化的居住條件和人性化的服務內容。在北京、上海、廣州等經濟發達的大城市,存在著一批占當地老年人口總數將近6%以上的中高收入老年群體,他們認為現在的養老條件,無論從居住條件還是養老服務水平,都不能滿足他們日益提高的養老需求。

  老年公寓屬於商業房地產範疇,具有“福利性事業、市場化經營”的特點。但是老年公寓項目相對於一般房地產項目投資額大、資金回收期長。它不同於一般房地產項目,不僅包括住宅本身,還包括許多服務配套項目,並且在設施、設備規劃設計、安裝方面都要結合老年人的特點。養老公寓等民營養老機構的發展急需相應政策的實施。

  老年產品研發需求很大

  養老機構社會化是一個方向。杭州的目標是,未來民辦養老機構床位數達到總數的一半以上。然而,高投入是民間投資者進入這個領域的一塊絆腳石。

  針對民辦養老機構的現狀,杭州已正式出台《關於加快推進養老機構建設的意見》,鼓勵民間投資者參與養老機構的建設。鼓勵民間資本進入,杭州主城區非營利性社會辦養老機構新建、改擴建用房自建的,每個床位一次性補貼,包括省、市以及區級補貼15000元左右。

  此外,杭州市主城區養老機構床位投入使用後,每年按照入住杭州籍老人數,每個床位市區兩級補貼給養老機構1440元。

  在解決護理員難招的問題上,徐會長建議,一方面要在社會上營造敬老愛老助老的氛圍,另一方面加大護理員技能的培訓,提高護理員整體素質,提升這個行業的社會地位。

  最後,就是對老年產品的研發。今年上半年,在老年及殘疾用品展銷會上,日本研發了一種幫助處理老人排泄物的裝置,如果有這些器具輔助,相信願意從事這個事業的人會越來越多。

  ■鏈接

  日本:興建社區老年服務站

  日本是老齡化最嚴重的國家之一,預計到2055年每2。5個日本人中就有1個65歲以上的老人,每4個日本人中就有1名75歲以上的老人。

  日本老年居住和服務設施分類詳細,全面覆蓋了各類人群的需求,養老模式也逐漸從和機構養老向家庭養老過渡。相關居住建築包括各種層次的老人之家、租賃式的老人住宅、以及銀發住宅等,服務設施則主要圍繞社區設置,如日托中心、短期入住設施、小規模多功能服務站、在宅介護支援中心、咨詢中心等。

  小規模多功能服務站作為介護保險制度的一個重要產物,也是日本政府近年來著力推行的養老服務模式。它通過政府主導下的市場運營模式,實現了嵌入社區中的就近服務,使養老服務全方位進入家庭,介護保險政策得以落地。

  中國台灣:多元化的老年公寓

  台灣的養老設施依據經營主體的不同,形成公辦公營、公辦民營和私立民營等多元化的經營形式,面向老年人市場提供敬老院、高檔老年公寓、養生文化村、安養中心等多種居住建築類型。

  台灣土地資源緊缺,一種常見的老年居住建築是城區綜合體形式的老年公寓。這類老年公寓主要面向中高收入的老年群體,社工參與是其重要特色。老年公寓多為高層建築,在一棟建築中,既有獨立、半獨立的老年人居住單間或套房,又配套有全面的公共服務,如館內門診、健康咨詢、會客、棋牌、表演、餐飲、娛樂、美發、視聽等內容。運營模式可以采取租賃式、產權式或產權帶租式等多種形式。

  中國香港:政府投資民間運營

  在香港的整個養老服務體系中,政府的角色更多是個“投資者”“制片人”,真正的“導演”、“演員”是香港眾多的民間機構,他們承擔了大約90%的養老服務。

  香港社會福利署早在2000年就推行了“安老服務統一評估機制”,評估長者在護理方面的需要,並編配合適的長期護理服務。而該署資助的非政府機構中,老人服務是除康復及醫務社會服務外占比例最高的。

  有一項統計,目前香港從事養老服務的人員約3萬人,其中專業社會工作人員約占50%。香港年輕人當中,做社工的熱情也非常高。社工收入在香港還算不錯,月薪基本都在1萬元以上,社會認同度和社會地位也比較高,不存在職業歧視。社工都是非常專業的人才,香港很多大學都有社工專業,學生畢業後基本都會從事社工工作。
替换关键字到这里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教育學習 的頭像
    教育學習

    教育學習

    教育學習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