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業風扇-舊工業時代的曆史
老工廠已經沒有了機聲人影,那工業風扇些機器鏽迹斑斑。
那時候,工人們在上夜班,老工廠裏曾經徹夜燈火通明,鍋爐間的水蒸汽咕噜咕噜,一片迷蒙氤氲。
老工廠大門口,每天有人魚貫著進出廠門,從廠長到小徒弟,都得下車推行,體現了工業時代對一個普通勞動者的尊重。工廠有工廠的規矩,規矩就是遊標和刻度,如果兩個進出廠門的人都不下車,碰到急性子的,還不撞個四仰八叉?老工廠裏的敲鍾或打鈴,有統一的作息時間,不偏不倚。等到自行車從各個旮旯齊聚廠門口,一陣車鈴铛亂響,就像麥田驅鳥,“呼”,一哄而散。
那個年代,機器奏鳴曾經是許多人的愛情背景音樂。老工廠裏的愛情,不同于鄉村田野那樣原生態。老工廠裏的愛情總是那麽保守,一旦兩個人走到一塊,就像兩顆螺絲釘帽擰在一起,一輩子生鏽,永不分開。
許多地方把老工廠改造成酒吧,比如,上海的798、南京的1918,工業化造就小資情調,田園牧歌才有浪漫。坐在老車間改造的空間,給人一種空曠延伸的深邃感,仿若時光倒流。
廠裏一般都有樹,一行是法國梧桐,另一行還是法國梧桐。或者,一棵是廣玉蘭,另一棵還是廣玉蘭。葉子在風裏窸窣絮語,樹的綠肺在寂靜中微微呼吸……
在一個材料和質地不免魚龍混雜的年代,有時我會懷念老工廠裏做出的東西。我家的一台台式風扇,是一個名叫“航海電器”的老工廠生産的,每年夏天,白天夜晚連軸轉,在我煩躁時吹來縷縷涼風,用了近二十年。
我所生活的小城,過去是那種小而全的袖珍工業之城。不到十幾平方公裏的地盤上,集中紮堆著一百多家國營、集體工廠,包括那些鎖廠、傘廠、米廠、油廠、農具廠、球廠、藥廠、水泥、鍾表、紙盒廠……但凡與生産、生活相關,悉數一應俱全。有一家國內著名品牌,就是從一家小農具廠起步,華麗轉身。
那時,我家住在球廠附近,我的外婆托人花10元錢,買了一只內部價的足球,那只球陪伴我度過孩童的一段玩耍時光,可惜我沒有成爲一名球星。紙盒廠也在附近,我到同學家玩,他們一家都在做副業,糊撲克牌紙盒子。同學父親說,你們就別出去瘋玩了,糊100只紙盒一角二分,我們就拼命地糊紙盒子,嘗試著掙別人的錢。
一代人的集體婚戀觀年輕男女找對象,集體廠找囯營廠的。鄰居有個姑娘,找了國營廠老實不愛說話的小夥,她以爲是攀高了,成天樂呵呵的。如今,她已做了奶奶,有一天我看到她抱著個小孫子依然樂呵呵的,她把這份榮耀和快樂帶過一個時代。
老工廠做出的東西讓人信服。廠裏的師傅,比街頭市井的匠人做得精巧又嚴謹。40年前,我推著滾動的鐵環滿大街跑,鐵環是外公請工廠裏的師傅用一根5號鋼筋焊接而成;20年前,我兒子坐在自行車後架上手舞足蹈,那個座椅也是請人手工焊接,我不擔心後面的車胎碰到擦到,不會懷疑它的結實、安全性,我的生活與老工廠有關。
那些粗糙的水泥牆,這可不是私家園林裏的漏窗粉牆。許多東西該拆的拆了,該賣的賣了,成了廢銅爛鐵,但有一行水泥字,從右到左,在光陰裏有序排列,在老舊的門樓上倔強地堅守它的存在,遠遠地看過去,栩栩如生,凹凸陰陽。
我是在一個春意酽酽的晌午,在一家老工廠裏,對著一座有百年風塵的舊門樓和一排滄桑的老廠房收納光影,在我高高舉起相機舉過頭頂,按下快門時,我是在向一個遠去的工業時代致敬。
精品應用推薦:快速減肥方法,SEO,磁鐵,公證,線上購物
- May 26 Sat 2012 11:39
工業風扇-舊工業時代的曆史
close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
發表留言